6月5日,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宁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以下简称“西宁中心”)在三江源腹地——青海省河南蒙古族自治县那达慕广场和托叶玛乡中心寄宿制完全小学(以下简称“托叶玛完小”),成功举办“世界环境日”主题科普活动。本次“6·5世界环境日——美丽中国我先行”科普行动由西宁中心三江源地区生态修复潜力调查评价项目组策划实施,通过创新科普形式点燃高原学子守护“中华水塔”的生态热情。
活动现场打造多维科普场景,通过立体科普矩阵激活现场群众和全体师生的生态意识。专题展板系统解读三江源“地理密码”,揭示其作为长江、黄河、澜沧江发源地的战略地位;沉浸式课堂展示三江源冰川湖泊演变动态,剖析水资源现状与生态挑战;科普纪录片生动呈现地质调查工作者守护净土的一线实践。“有奖问答”环节将活动推向高潮,激发了公众深度思考,尤其“我要做小小生态管护员!”引发全场共鸣,现场300余名师生掌声雷动,孩子们在“守护三江源水脉,共筑生态家园梦”、“美丽中国我先行!”横幅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托叶玛完小校长表示:“这场科普如同生态启蒙的及时雨。我们将与西宁中心共建自然教育实践基地,把生态保护纳入校本课程。”据悉,活动辐射周边5个牧区教学点,通过“云课堂”间接科普3000余人。
三江源地区生态修复潜力调查评价项目组负责人在活动现场说:“本次活动是生态地质调查成果转化的创新实践,我们旨在让下一代直观理解三江源生态价值,建立地质科学家—牧区学子长效联络机制。”
此次活动标志着地质调查公共服务向基础教育领域深度延伸,为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培育新生力量。下一步,西宁中心将持续开展“守护三江源”系列科普行动,让生态文明的种子在雪域高原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