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宁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以下简称“西宁中心”)西部支撑项目勘探团队在甘肃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红柳沟东支沟工作区再传捷报——ZK006孔成功开钻。
这份捷报的背后,是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付出,仅为打通通往钻孔点位的道路,团队就足足奋战了31天。海拔4100 米,山大沟深如大地褶皱,本就崎岖难行的地形,还遭遇了多次降雨的“突袭”。每一次降雨,都像一场无情的考验,刚修好的临时道路被冲刷得面目全非,泥泞不堪的路面、坍塌的边坡,让前期的努力瞬间付诸东流。但队员们没有丝毫退缩,雨水一停,便立刻扛起工具冲向损毁路段,清理淤泥、填补坑洼、加固边坡,重复着“修建—冲毁—再修建”,用双手与恶劣天气展开顽强对抗。在这片干渴与严寒编织出重重天险的土地上,这群“戈壁找矿人”正以坚韧为镐、以智慧为灯,在荒芜中书写地质勘探的奋进篇章。
车辙碾过碎石时的颠簸,与队员们胸腔里因低压缺氧引发的闷痛相互呼应,头痛、胸闷仍是每日“必修课”,搬卸钻具时,每一步都像踩在棉花上,耗力远超平原三倍。钻井平台如孤峰般立在红柳沟畔,钻杆面对的是岩层的“坚韧”与“顽固”,还有断层构造暗藏的“陷阱”。操作员紧盯仪表上跳动的参数,技术员蹲在岩芯旁比对地层记录,安全员沿着沟壑排查落石隐患,各环节如精密齿轮咬合,在风沙呼啸中保持着高效运转。
作为转制改革队伍,西宁中心勘探队员始终以“缺氧不缺精神”为信条。在中心党委引领下,他们把“老西藏精神”播撒在戈壁:白日与烈日风沙较劲,夜晚借着灯光对抗旷野的黑暗。“这里的每一寸岩层都藏着找矿密码,再难也要啃下来!”队员们的誓言,在山谷间久久回荡。
随着ZK006孔向地心稳步挺进,这群地质人正用钻杆在阿克塞的岩层中刻下印记。这不仅是对区域找矿潜力的深度探索,更是新时代地质人用实干彰显担当、用坚守延续荣光的鲜活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