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宁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以下简称“西宁中心”)二级项目东昆仑造山带区域地质调查下属三级项目青海省格尔木市大水沟地区J46E024021等3幅1:5万区域地质调查项目(以下简称“大水沟区调项目”)在“大黑山”高地,精心组织开展了一场区域地质调查野外工作的操作规范讲解,旨在提升团队整体业务能力,为后续高效、精准地开展地质调查工作筑牢基础。内容紧密贴合区域地质调查实际工作的多个关键环节,在地质填图技能讲解环节,项目组详细介绍了如何在东昆仑造山带特殊的地质背景下,准确识别不同地层、岩石和构造特征,并现场示范如何运用专业工具进行地质界线的测量与绘制。针对东昆仑造山带岩石种类繁多、岩性复杂的特点,项目组重点讲解了各类岩石的鉴别方法,通过现场采集的岩石标本,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不同岩石的矿物组成、结构构造及野外识别标志,让项目全体成员能够直观地掌握岩石鉴定技巧。
东昆仑造山带地质条件复杂,是研究大陆构造演化和矿产资源形成的关键区域。本次区调项目意义重大,对深入了解该区域地质构造、探寻潜在矿产资源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
复杂的地形地貌和多变的气候条件给地质调查工作带来了诸多挑战,对项目组成员的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要求极高。与此同时项目组模拟了在东昆仑造山带可能遇到的突发地质灾害,进行应急处理教学。讲解了面对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时应采取的紧急避险措施,以及在野外迷路、遭遇恶劣天气等情况下的应对策略,有效增强了项目组成员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通过此次野外实地区调技能讲解教学,项目组成员们纷纷表示收获颇丰。不仅在专业技能上得到了显著提升,更对东昆仑造山带的地质特征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他们表示,将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后续的工作中,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专业的态度投入到大水沟区调工作中。
项目组负责人表示,后续还将持续开展类似的教学活动,不断提升团队整体素质,为东昆仑造山带地质调查工作取得更多突破性成果提供有力保障。相信在项目组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东昆仑造山带的地质奥秘将逐步被揭开,为我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地质研究和资源勘探事业贡献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