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铃铃,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宁野外综合保障基地安全生产值班室电话骤响,值班员迅速接听:“野外一项目组作业人员失联,请求救援!”这是保障基地针对野外作业设定的常态化应急演练场景,旨在及时应对野外作业可能发生的各种紧急状况。
此次演练,模拟野外作业人员失联的紧急情况,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宁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党委高度重视,相关领导从方案制定、场景设置等环节全程指导。此次演练是在中国地质调查局安全监管中心于成都举办的地质调查安全生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实战化演练培训会背景下开展的,聚焦实战化演练的组织与实施。
演练以野外作业人员失联为背景,在四川、内蒙古、青海、新疆、西藏5个省区设置实景场地,突出信息报告、现场处置、应急救援、善后工作4项流程。通过模拟沙漠遇险、受伤救助、车辆受困、紧急出动等11个课题的示范演练,全面检验了野外搜救应急响应能力。西宁野外综合保障基地主要负责无人机搜救、伤员搬运等关键环节。
演练中,无人机搜救成为一大亮点。接到失联报告后,无人机分队迅速升空,利用高清摄像头和热成像技术,对失联区域进行全方位搜索。通过实时回传的画面,地面指挥部迅速锁定失联人员的大致位置,为后续搜救行动提供了有力支持。
此次演练注重多部门协同作战。在现场指挥部的统一调度下,西宁野外综合保障基地与当地蓝天救援直升机大队紧密配合,形成了强大的搜救合力。保障基地成员携带专业救援设备,对失联人员可能被困的区域进行细致排查;医护人员随时待命,准备对伤员进行紧急救治。
演练结束后,现场指挥部立即组织总结评估会议。对演练过程中的表现进行了全面回顾,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改进措施。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宁野外综合保障基地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演练不仅检验了我们的应急响应能力,更锤炼了队伍的实战技能。未来,我们将继续加强应急演练,提升协同作战能力,确保在关键时刻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各类突发事件。”
下一步,西宁野外综合保障基地将在各级党委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进一步强化应急救援能力,积极完善联合指挥机制,强化教育培训,不断提升应急救援水平。通过推动应急管理从“被动响应”向“主动防控”转型,切实筑牢地质调查安全生产防线,为保障野外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提供坚实保障。